IMG_0872.JPG

S__15573025

根據不同組機需求,請先參考 ”蜘蛛機組裝設定説明 - 我該從哪裏開始?(文章列表説明)

 

看到了山峮兄的魔毯機架,將原設計的涵道框改成Q彈的蜘蛛脚之後,飛行結束落地時可愛的畫面,立刻就吸引我的注意。加上最近 iNAV 發表了新版本,就動手把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弄個室内定高機來玩玩吧。

 

部件表列

機架             魔毯機架 (設計:山峮,3D列印:山峮,碳板切割:石長官)

飛控             HAKRC MiniF4 (20x20,3層飛塔)

   飛控韌體   iNAV 2.5.0-RC2 (OMNIBUSF4V3)

電變             HAKRC Mini 20A 四合一電變 (20x20)

   電變韌體   BL Heli-S (JazzMaverick 16.8)

馬達             LDARC 1103-7800kV

槳                Emax AVAN micro 2吋4葉槳

圖傳             MiniVT5804 (IRC Tramp,0mW / 25mW / 100mW / 200mW)

鏡頭             Caddx Turbo Micro F2

接收             Frsky R-XSR (F.Port)

電容             470uF / 25V / low ESR

電池             格式 R-line 2S 550mAh

 

其他五金及雜項零件

  1.  M2x15 鋁柱                  x4          固定主板及下板,並支撐鏡頭支架及機尾列印件
  2.  M2x6 金屬螺絲             x8          搭配鋁柱,固定主板及下板
  3.  M2x4 金屬螺絲             x8          固定蜘蛛脚架
  4.  M2 金屬螺帽                 x8          配合 M2x4 金屬螺絲固定蜘蛛脚
  5.  M2x3 金屬螺絲             x16        固定馬達
  6.   M2x6 尼龍隔離柱          x4          固定圖傳及上板
  7.  M2x4+6尼龍隔離柱      x4         將飛控固定于下版
  8.  M2 尼龍螺帽                 x4         固定飛控板
  9.   M2 尼龍螺帽                 x4         隔離電變及主板
  10.   M2 飛控防震墊圈          x8         飛控防震
  11.  電池綁帶                       x1         固定電池(100 ~ 120mm)                  
  12.   天綫保護管                    x2         保護接收天綫
  13. 束綫帶                           x1         支撐固定圖傳天綫
  14.  鐵氟龍絕緣膠帶                          圖傳絕緣
  15.  醋酸膠帶                                    固定圖傳天綫

 

硬體組裝

魔毯機架的設計為上/中/下3層塔。主板在中間,包含機臂,馬達設計下推。搭配上下副板,提供組裝者多樣的排列組合。

image

電裝的部分,主要參考海科飛控説明

image

 

海科 HAKRC 3 層飛塔可以拆開來,以排綫連接。爲了有效壓縮空間,目前飛控是以4mm塑膠隔離柱固定在下板。飛控下方有空間穿過電池綁帶(電池下置)。爲了讓飛控正面的排綫接頭,與上方的電變排綫接頭錯開,飛控轉了180度(前後對調),將來設定韌體時必須特別注意

image

電變的部分,因爲馬達電源必須直焊,從飛塔上拆下,由主板下方向上固定。電變和主板之間,以塑膠螺母隔離。海科電變的馬達綫接點上下面都有銅箔,所以直接由下方焊接就好。這樣的安裝方式電變和馬達集中在主板,維修容易。另外,主板和下板之間的距離可以壓縮到15mm,如果不用蜘蛛脚,也可以改用搭配的涵道框。爲了避免電變干擾上方的圖傳,在電變和主板之間加了隔離片。

馬達的部分朝下,和電變在主板同一側。馬達的三條電源綫次序不用管,安裝完成之後可以透過 BL Heli configurator 來調整轉動方向。

image

image

R-XSR 接收(也可以使用 XM+)直接固定在上板上方。爲了降低機子高度,我把 JST1.25 5p 接頭拆了,改爲直焊。另外,爲了有回傳功能使用 F.Port 協定,訊號綫不能直接用 S.Port 接點(不管有沒有用接頭),必須直焊“非反相 S.Port 接點(Uninverted SmartPort)”

image

圖傳部分,背面先用鐵氟龍膠帶絕緣,老鼠尾天綫用膠固定一下,直接固定在上板背面,和接收相對。

image

image

image

鏡頭的部分最簡單,3D 列印的鏡頭架套在前鋁柱,左右固定鏡頭。鏡頭保護框直接裝到鏡頭外面,避免撞擊傷到鏡片。

image

天綫的部分固定在後側 3D 列印件。接收天綫套在保護管裏面,左右各一。將小束綫帶固定在底板邊緣,從列印件中央孔穿出,尾巴削尖之後,將圖傳天綫支撐在束綫帶尾端,再用醋酸膠布固定。電池電源的部分加裝 470uF/25V 電容,也可以固定在尾部的 3D 列印件。

image

 

image

image

系統測試(包含後面的 iNAV 設定/測試)都沒問題,可以上槳。要注意蜘蛛機馬達采用下推固定,上槳時要注意方向,正面朝上,螺絲由下往上鎖。

image

最後,根據個人喜好,可以安裝蜘蛛脚或者涵道框。

IMG_0872.JPG

S__15573025

 

電裝接綫圖

image

 

其他補充事項

關於接收:目前我使用的是 Frsky R-XSR 接收機,而且跑 F.Port 協定,這樣設定的優點是只需要一條訊號綫就可以同時有控制和回傳,缺點是要用特殊接點 - Uninverted S.Port,飛控韌體也要特殊設定。如果不需要回傳,也可以使用 Sbus 協定(XM+ 及 R-XSR)都可以。這時就直接用飛控上接收機插座上的 +5V/GND/Sbus 就可以了,不需要焊接,安裝更簡單。

 

到此,硬體組裝完成。我們將在下一篇接著介紹韌體安裝及設定。

待續...

arrow
arrow

    Wayn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